文/黃容蓉 家暴組社工
「愛孩子就是陪伴他!」
「我並沒有想要離婚,我不知道為什麼我要坐在這裡?」
「孩子的媽媽不讓我看孩子,我已經很久沒有看到孩子了,要怎麼愛……」
這是8月13日,民眾在聆聽王端毓臨床心理師講授:「如何和孩子談離婚」時,反應出的心聲,聽起來,可以感受到他們內心世界對孩子的愛和期盼,以及無法表達愛意的憤怒、哀傷、失落!參與者臉上的表情很沉重,想念孩子的媽媽,從課程一開始就默默流淚;看不到孫子的阿嬤,積極詢問社工要如何因應後續的司法程序,最後也不禁悲從中來,搭在她肩上的手,可以感受到她微微的顫抖……
不禁想起那個彈鋼琴的男孩!
司法事務官轉介這對離婚夫妻,請我協助他們進行未成年子女會面交往。雙方協議離婚後,男孩跟著爸爸住,每當媽媽要探視男孩時,總是遭到爸爸和爸爸家人百般阻攔,媽媽只好向法院聲請改定未成年子女會面交往。爸爸在調解過程似乎很有誠意,但離開法院後,媽媽要看男孩依然是個難題。不放棄的媽媽再度訴請強制執行,爸爸採取強硬對抗的態度。我服務時,雙方關係已糾結緊張很久了!家訪時,男孩讓我坐在他房間的鋼琴旁,聽他彈奏著一首接一首的樂曲,凝視男孩專注的神情,卻有股說不出的哀傷!他說:「阿姨,爸爸媽媽還沒離婚前,我常常和姐姐一起彈琴,本來我已經準備要參加鋼琴比賽的,可是我爸爸沒有讓我參加。」我順手拿起他原先預備參賽的樂譜,對照男孩現在彈奏的曲子,年少時也學過鋼琴的我,對男孩有著深深的遺憾!相處幾次的觀察,也看到男孩一直有退化的行為,媽媽說學校老師表示男孩的功課退步很多,也會有想死的念頭…我多次和爸爸討論探視,爸爸總是故左右而言他,無論如何,爸爸仍然堅持:媽媽必須要在男孩的生命中消失,因為男孩的祖父母不允許媽媽接近孩子,因為他也已經有了新的伴侶…
「離婚」難道是意味著:從此,曾經相愛的兩人必須各分東西!永遠切割!才能療傷!包括孩子們?
但始終相信:人性中的美好,是父母對孩子的愛!以及孩子也永遠渴望是父母的至寶。
離婚父母要怎麼撫平自己的傷痛?生活的變化?複雜的情緒?要如何讓孩子可以感受到:即使爸爸媽媽分開了,他仍然是他們心目中:最重要且最愛的人,永遠都不會被爸爸媽媽拋棄呢?這是個很深沉的生命難題!
當夫妻的愛不再,揷去眼淚,轉身離去時,深願每個離婚家庭的孩子,仍可以繼續有爸爸的愛,媽媽的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