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芷晴 屏東分事務所家暴組社工
在家暴家庭中,最常遇見受暴婦女面對婚姻的抉擇,明知與對方過不下去,但又離不開,離不開的原因是什麼?理由很多;在目睹服務中最常聽見家長說的是:因為孩子。但誰曾想過孩子內心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到底是一個所謂完整但每天發生暴力的家庭?抑或是一個單親,但能安穩過生活的家庭?
目睹服務中,社工經常要和家長工作;接案時,社工大多會先向家長了解家庭中的暴力事實、孩子的目睹情況與反應、家長如何看待目睹等等。有時候會聽到家長有著不同的看法,有的會堅強勇敢作出改變、有的會選擇維持現況、有的認為這是命、有的認為家裏根本沒問題。
星星從6歲開始目睹,會談中星星與社工分享,我每天睜開眼睛父母就在吵架,閉起眼睛父母就在打架,每天早上看到媽媽身上會有不一樣的傷痕,我不知道怎麼辦,有一段時間吃也吃不下,睡也睡不着,我怕我萬一睡著了,媽媽就會離開了。我曾經想自殺,試過吃藥,試過自殘,但都不幸地被救回來,星星無奈向社工表示原來我連死的資格也沒有。
星星爸爸是個厲害的生意人,媽媽是個優雅的舞蹈家,但因為星星的意外到來,爸爸媽媽人生順序起了大變化,爸爸希望媽媽能在家照顧星星,媽媽也因為愛而作出改變,所以媽媽順理成章地變成家庭主婦。
屏東分事務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蔡惠萍 家暴組社工
#親密關係暴力 通報案件逐年攀升,其中被害人不乏有新住民,而由新聞報導中,時而出現外籍配偶長期遭遇家暴事件的畫面,沒有人願意被打、被辱罵,然而,羈絆著他們留在暴力不離去,莫乎「維持一個完整的家」與「#放不下孩子 」。
飄洋過海的婚姻
阿秋在仲介的介紹下,從印尼遠嫁來臺灣已30年。阿秋剛來臺灣時語言不通,文化也不一樣,但是她慢慢學習,由一開始全然陌生的生活至今,阿秋的國語及台語講得流利,也能看懂中文,也有臺灣的好朋友。
屏東分事務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許雅閔 性騷擾及跟蹤騷擾服務社工
在數位時代,科技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方便,同時也讓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變得更緊密。然而,數位科技的普及也帶來了新的挑戰,特別是在親密關係中,數位性暴力成為一種隱形且危險的傷害方式。這種暴力形式往往悄悄地發生,受害者可能不易察覺,也可能不敢發聲,讓受害者感到無助,也造成他們嚴重的心理壓力與生活困擾。
什麼是數位性暴力?
數位性暴力指的是利用數位工具(如手機、社交媒體、即時通訊應用、電子郵件等)進行的控制、威脅、羞辱、騷擾,甚至是洩露私密影像等行為。這些行為通常發生在現有或已結束的親密關係中,目的是施加控制或報復。例如:
1. 監控行蹤與通訊:伴侶不斷查看你的通話記錄、社交媒體帳號,或利用定位功能追蹤你的行蹤。
屏東分事務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王綺筠 青少女懷孕 社工
一個生命的孕育至誕生,要經歷許多的挑戰與困難,孕期的 #妊娠不適反應,第一次聽見心跳的激情喜悅,胎動的親子連結感,滿懷期待的性別派對,孩子來到這世上的第一聲哭聲等,這些歷程不僅僅是迎接一個新生命的誕生,更是見證了這對青少年成為父母職的角色變化,從兩個人變成三個人的生活,走向共組家庭。
在家庭生命週期中,從建立一個家庭,到成員的擴展,要面對許多發展任務,每個家庭都有各自運行的規則與文化價值,因此在家庭組成的過程中,家務分工的討論是有一定的必要性,能夠瞭解彼此的界線,瞭解每個家庭的生活共存方式,我們都是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人過往受照顧的樣貌都會有些微差異,如何運用過往的經驗,延續至養育下一代的教養方式,亦是社工經常會與青少年父母及其家人共同討論的面向。
小甯是 #疏忽照顧家庭長大的孩子,因此17歲的小甯,在知悉懷孕後,很期待孩子的出生,同時也和小睿共同展開同居的生活,但小甯的家庭運行規則中,家人的親職功能不彰,反應在無人會給予小甯適當的約束和規範,甚連家務整理的技能對於小甯而言皆不擅長,而小睿從事物流送貨工作,經常早出晚歸,在家務整理上可分工的有限,致使兩人經常因為家務議題而產生摩擦與口角衝突,社工在剛接觸到小甯與小睿時,在其租屋處經常可以看見雜亂的環境,除了滿地的衣服外,桌上亦擺放著食用完的餐碗未進行清理,連能夠好好坐下來會談的空間都沒有,社工耗時數個月的時間,與小甯、小睿一起討論家務的分工與理想生活的藍圖樣貌,幫助他們能夠意識到現在的生活樣貌是不適合嬰幼兒出生後居住的,並透過家務的技能示範與引導,培力其具備相應的能力,同時創造正向的溝通經驗,讓日常生活能夠使用理性進行因應,而非情緒宣洩。
屏東分事務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蔡惠萍 屏東分事務所家暴社工
#親密關係中精神暴力 是一種容易被忽略的暴力形式,許多的被害人或 #加害人 往往認為只有動手打對方才算是家庭暴力,孰不知將家裡的東西亂摔一地、大小聲辱罵,也是屬於精神暴力,然而,這些「#隱形」的精神暴力,要等被害人忍受不了加害人的行為之後,才會報警求助或聲請保護令。
膽戰心驚,生活不安
社工第一次與小美會面,小美激動的說:「自從結婚以來,他每次喝酒就會對我大小聲辱罵、摔電視機,也翻箱倒櫃,將家裡弄得一團亂,我每天擔心著他今天是不是又喝酒了,長久下來我已經受不了了,這一次才報警及聲請保護令」。就在社工與小美討論安全計畫及這段婚姻關係,小美也娓娓道出小楊的行徑。
扛起家裡的開銷不是小美的夢靨,而是長久以來小楊天天喝酒,每每黃湯下肚,不時對小美大小聲辱罵、摔家中物品,令小美過著膽戰心驚的日子。這天,小楊再次的酒醉摔東西,小美不忍了,於是報警並且聲請保護令。
屏東分事務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杜芷晴 目睹兒少社工
傳統家庭
安安出生在一個 #傳統的家庭,#男尊女卑 、長幼有序等傳統觀念充斥著安安的日常,但安安從不知道,為什麼爸爸會這麼強勢?為什麼爸爸會這麼不講理?為什麼爸爸要一直兇媽媽?!認識社工後的安安有一天突然表示:「我終於懂了。」
屬於自己的故事
與孩子一起編故事,是目睹社工的日常;對我而言,經常與孩子互動能讓自己學到很多,從中發現很多可能性。孩子異想天開的想法、天馬行空的畫面,那屬於「他」的故事一點一滴拼湊起來,安安看到自己的故事後不禁露出滿意的笑容,淡淡說了一句:「我好喜歡喔!這是我前進的力量!」
屏東分事務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黃靖雅 青少女懷孕服務社工
依據勵馨基金會屏東分事務所於2023年未成年懷孕服務數據統計,選擇留養之青少年父母比例近七成。然而我們都知道,當青少年父母選擇留養之後,首當其衝面臨最現實的議題,可想而知就是經濟,開始需要思考 #養育一個孩子要花多少錢 ,其中也包含了錢從哪裡來?以及如何妥善管理經濟支出等。因著屏東在地青少年父母族群需求,社工於2024年設計系列出系列團體,邀請服務對象共同參與,於今年四月辦理第一場團體的主題為「#金錢管理大挑戰 」,希望青少年父母於瞭解今年流向後,學習如何管理金錢及儲蓄。
許多青少年父母,因著 #非預期懷孕 到來,生活開銷多需仰賴就業薪資為主。社工在瞭解服務對象實際樣貌後,以青少年父母觸及率最高的職業,其中有便利商店員工、美甲業、職業軍人、臨時工等職業,以遊戲的方式請成員抽出職業後,透過發薪資袋方式請成員點收現金,目的是培養青少年現場點收現金的習慣。再請青少年寫下目前育有孩子的數量,再透過 #收支出表 ,請大家寫出目前實際生活開銷。前來參與的青少年父母,有部分的人平常未有金錢管理習慣,經由填寫收支出表格當中,也開始逐步意識日常金錢使用流向。
然而,當社工向青少年父母收取總支出後,可明顯看見有些成員身上金額所剩無幾,有些成員身上則是還有足夠充分運用之金額。在團體當中令社工印象深刻的是,對於這群青少年父母而言,在使用金錢上,優先會以家庭、以孩子為主,有剩餘的金額才會考量到自己的需求。
屏東分事務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蔡惠萍 家暴組社工
你、我曾幾何時有過溫柔體貼,如今,你、我已是惡言相向,不是不見,而是相見就討厭。觀諸服務的受暴婦女,他們改變不了與另一半的關係,便選擇 #離婚 來結束這段衝突的關係,但是等待 #離婚判決 的過程,對受暴者而言也是一種折磨。
小珍與小邱結婚六年,生育二子,然而生活中不免柴米油鹽醬醋茶,夫妻經常為了錢爭吵,原本以為是生活壓力大,一時情緒激動小邱才謾罵小珍,長期下來小珍也罹患焦慮症。這天,小邱動手要毆打小珍,於是小珍報警求助並且聲請保護令,同時也訴請離婚,保護令在小珍的期待中核發,#離婚訴訟 也開始進入程序。
每次社工的訪視,小珍與社工討論離婚後的生活規劃,問著「社工,為何我還沒有收到出庭通知書,到底還要等多久才能離婚」。這天,小珍終於收到離婚開庭通知書,但也擔心小邱不會出席簽字離婚,「這次如果小邱還是沒有簽字,隨便法官怎麼判,我已經不想再看到他」。
屏東分事務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許雅閔 性騷擾及跟蹤騷擾服務社工
「現在一起來玩一個遊戲,探索自己 #性別光譜 !」原本昏昏欲睡的學生突然都醒了過來,簡單地透過性別光譜遊戲,讓高中生進行自我探索,本以為大家不太會參與,也認為大家的光譜可能很單一,卻沒想到每一個人光譜都如此與眾不同。步入該學校多元教室空間,就發現牆上有許多自我探索痕跡,對感情、對未來、對自己、對家庭…等多元面向,而在這樣環境中成長的他們是很幸運,能夠舒服自在地做自己,也可以說出自己的想法。
在遊戲第一階段-對自己的性別認同,大部分學生都依照自己生理性別,站在男生或女生的選項,中間只有少數幾位,進入到第二階段-對自己的氣質感受,這時候大家熱絡起來,紛紛討論自己比較溫柔還是比較陽剛,還是既溫柔又陽剛呢? 許多人認為溫柔及陽剛是反義詞,但在這群學生身上,我看到的是一個人可以既溫柔又陽剛。第三階段-我喜歡的性別,在這樣開放友善空間裡,同學也能夠很自在地選擇自己喜歡的性別樣態。
自開始接觸性騷擾方案起,不斷被訓練要有性別敏感度,同時發現屏東 #性教育 開放程度比較低,對於 #性行為 等都會選擇避而不談,而我們也在思考著,性教育究竟要從幾歲開始呢?答案一定都是從小開始,但卻不知從何教起。
今年度勵馨基金會也推出了#兒少身體自主權 宣導計畫,期待透過與社區家長的對話、學齡前幼師的培訓,讓我們更能在日常生活中,為孩子建構一個安全環境,也能夠知道如何跟孩子談論自己的身體自主權,讓他們從小就開始了解自己的身體界線,以及在面對不舒服的事情,是可以有說不的權利。
屏東分事務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王綺筠 青少女懷孕 社工
社工在面對非預期懷孕的少女時,首要的任務就是陪同進行養育抉擇的討論,其中包含了中止懷孕、留養、寄養、出養等四個選擇,每一個選擇對於少女而言都是不容易的,因為青少年期發展任務正處於自我認同與角色混淆的階段,面對即將成為母職角色的驚慌、無助,以及對於未來生涯的茫然,容易使其產生混亂感,部分少女在生活上亦會出現停滯與逃避的反應,因此對於非預期懷孕的青少女而言,其內在衝突感會比同儕來的強烈許多。因此,社工在陪伴討論的同時,亦會謹慎地與少女進行多面向的評估,使其做出一個對自己、對胎兒最合適的選擇。
「當我們真正為人母時,方知悉母親的辛勞。」在服務經驗下,亦有部分少女在產後才意識到育兒是件不容易的事,「面對新生兒的哭聲感到不知所措」、「每3個小時就要起來餵一次奶,產後沒有一天是可以好好睡一覺休息的」、「奶粉、尿布等育兒開銷龐大」、「會擔心別人看待自己的眼光與標籤」等,這些是我們在服務中常聽到青少年父母給予的育兒日常回饋,在新生兒出生的那一刻,他們開始學習如何對新生命負責,然現實中的育兒生活好像與之前所描繪的藍圖落差甚大,無形的壓力接踵而至,因此,對於部分青少年新手父母而言,迎來了第二次的養育抉擇-出/寄養。
以屏東縣而言,過往有青少年父母提出有出/寄養需求時,社工會陪同至相關單位進行諮詢與轉介,而自113年起,收、出、寄養服務正式全面回歸至各鄉鎮社福中心進行評估與處遇,也於112年開始,本方案首次因出/寄養服務議題,而與專業團隊人員共同參與TDM(兒少保護團隊決策)會議。後續陸續參加了數場次的會議,對於運作模式有更深入的了解,每次召開TDM會議,共需經歷「會前會」與「正式會議」兩道環節,「會前會」會在正式會議的前兩周召開,為網絡單位與專家學者共同與會討論,於會議中交流服務時的看見,使資訊能夠同步與一致,並擬定正式會議須提出討論的事項,針對尚缺少的資訊進行蒐集,使事前籌備更趨完整。而「正式會議」除了前述提及與會的人員外,另會邀請有出/寄養需求的家長及其家屬共同與會,會議中我們謹慎地去蒐集案家所傳遞出的資訊,並瞭解其在育兒生活上遭遇的困境與難處,而在實務上亦會發生家屬間會有意見不一致的情事發生,如青少年父母評估自身無能力扶養想選擇出養,但長輩不捨得血脈外流等,此時便會藉由專家學者的聚焦技巧,釐清問題主軸,與雙方家屬共同協商討論,以利達成共識,並在會議結束後,每一位與會者皆須於書面紀錄上確認簽名,以視同意本次會議所討論之事項。
在收出養機制的運作下,出/寄養並不全然是不負責任的展現,而是在無力扶養的困境下,能有更多的彈性去因應,使嬰幼兒有機會至合適的環境下成長,進而降低棄嬰的事件發生。透過TDM會議的召開,能夠讓出/寄養需求之家庭能具更全面性與專業性的評估,並使青少年父母及其家屬透過參與會議,提供其較正式的討論空間,亦幫助家屬在做決定前,能夠充分知悉不同選擇後續所需面對的責任承擔。
屏東分事務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