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雅琳 實習生
從沒想過育兒問題,更沒參加過育兒團體,然在因實習關係,有機會成為旁聽生,為自己開眼界,從團體中看見實際的育兒方式。
參與的成員,一聽到孩子餓哭叫聲,立馬發揮母性的本能,孩子好奇走動不聽話時,媽媽愛的愛的教育隨即出現,這些是我從沒思考更沒碰過的事情,這一切卻真槍實彈在面前上演,讓我意外上了堂課。
專講課堂上從老師分享中得到許多育兒知識,發燒、餵藥、盥洗,哭鬧等處理方式,讓我更加同理到長輩常說「養育一個孩子不簡單」,光這些照料細節就百種,使我這個旁觀者無法負荷。
課堂中印象深刻的例子,老師舉了兩個例子,一對父母怕孩子受傷,因此在家的牆壁佈滿巧拼,使的孩子不知道撞牆壁的後果,孕育一個新生命是需要很多愛心與耐心及保護,來到世上時怕他受傷害因此給予大量的保護,使得孩子喪失自我探索等功能。另外一個例子是關於寶寶發燒,父母通常遇到寶寶發燒就習慣往醫院送,母親總是怕孩子生病,正常發燒是好的代表寶寶身體的病菌在對抗,可以增強寶寶的免疫系統,不懂的媽媽就餵藥、送醫院,容易自己白忙一場,也會降低寶寶的自我防禦。
屏東分事務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黃容蓉社工(屏東法院家事服務中心)
在屏東地方法院紀文勝院長、少年及家事庭張以岳庭長的積極推動和支持,以及社團法人家事調解教育學會何惠玉理事長的指導下,七月二十四日下午二時至五時,本會駐臺灣屏東地方法院家事服務中心開辦了第一場次的「家事庭親子事件調解前說明會」,這是一個具有時代性的策略,乃是以更多元積極的模式,關注離婚家庭孩子的權益,將父母教育納入司法途徑處理親子事件前端的程序,未來,也將會在每月定期舉辦。
當天計有包含家事事件訴訟的當事人及其親友等二十八位民眾參與,說明會內容安排除邀請台灣青少年與家庭輔導協會蘇益志理事長以「離婚對孩子的影響」的講座課程,協助民眾在夫妻衝突情緒和對婚姻的挫折沮喪中,關注和同理他們的孩子正經歷的家庭創傷,可以學習調適親密關係的結束,轉化生命的力量,以合作式父母的角色和立場,讓心中的愛有出口和目標,延續對孩子的愛到未來……。也透過觀賞法院調解影片和魏可欣司法事務官的說明,理解調解制度的好處和權益,並由社工介紹本中心的資源以幫助民眾運用。
民眾在說明會中有許多情緒上的轉折,有時沉思、悲傷、憤怒、流淚……,家庭對他們是如此的刻骨銘心,若非是嘗試了各種方法都無法處理家庭的困境,他們是不會走進法院,採取司法途徑來處理家庭關係的!只是,司法途徑是否要對曾經是家人的彼此撕裂或指責,要求和期待自身認定的公平?是否有可能,在看似理性、據理力爭的司法場域,仍存有著對彼此的同理和關注,可以給彼此有對話和討論的機會?找到未來可以繼續共同合作的方法?
「孩子」是家庭生命的延伸和希望!
屏東分事務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新頤 家暴組社工
小眸,四川姑娘,結束在四川的一段婚姻遠嫁來台,以為王子公主可以幸福快樂生活,然而一次暴力,改變了小眸一家四口的未來。
好勝的小眸,外型堅毅有四川姑娘嗆辣個性,無法從小眸那獲得溫暖的阿元,從此流連歡場,夫妻漸行漸遠。
調解庭雙方針鋒相對,為了爭取一對子女監護權,互不相讓,阿元害怕孩子被小眸帶回四川從此失聯,小眸擔心孩子跟著阿元吃苦,電話端的孩子,情緒更是被父母的衝突牽動,隨著起伏。雙方在調委、律師及社工人員協助下,為了孩子最佳利益達成協議,阿元願意按時給付扶養費,小眸也答應,願意與阿元擔任孩子的共同監護人,小眸擔任孩子生活的主要照顧者,阿元享有充分的探視權利。
一個月後的午後,社工提著二串衛生紙,慶祝小眸搬新家,離開阿元,小眸帶著一對子女搬到鬧區租屋,少了內心的瞋恨,小眸露出久未出現的笑容,心情開朗了,熱情的歡迎社工家訪,歡樂之餘,小眸拿出四川成年女兒的相片與社工分享,從事美容工作的女兒亭亭玉立,小眸自然的述說過往,當年的年輕不懂事,若時間能倒轉,不會再做那樣的選擇,現在唯一心願,努力工作,希望能給子女穩定的成長環境,平安健康長大,語意似乎透露著遺憾…
屏東分事務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曉萍 企劃專員
孩子懷胎十月聒聒落地,聽到第一聲哭聲後,許多的媽媽會開始對於是否要將小寶貝做出養的事情會開始重新考慮,對媽媽來說這都是她懷胎十月的骨肉。
媽媽會決定將小寶貝「出養」,背後都有許多無法告知外人的生命故事,尤其是當「出養」這件事情是由小媽媽自己做決定時,可以想像那是一種強烈的割捨,與對自己內心的責難,然而,當我們不了解她們背後隱藏不為人知的故事時,我們會用社會的道德標準來評斷媽媽,認為這是她們個人行為造成的錯誤,現在她們又必須狠心的再次傷害孩子,這樣的說法真的對她們不是很公平,因我們真的不了解真正的原因。
就如前幾周與社工去訪案時,小寶貝的家人哭著說「養了幾個月小孩這麼可愛又愛笑,怎捨得送人?送走了我真的會哭死!」,小媽媽生下小寶貝後,爸爸就不願意照顧,甚至離家後完全失聯,照顧的責任變成是小媽媽獨自一人扛下,難免在照顧時會容易引起一些情緒,開始會思考留養或出養的問題,她的心裡都有很多的兩難與衝突,對案家來說那是一個生命,照顧久了有感情要「出養」如同割除心頭肉一般,對小媽媽來說為了小寶貝她必須放棄學業,且需要賺錢負起家庭的責任,她確實必須從小女生一夕變成成熟負責的小大人。
小媽媽與原生家庭他們有再思考如何面對,但她們的內外資源有限,所以她們家每隔幾個月就會出現分歧的聲音「出養」或「留養」。不管做怎樣都必須要做一個「決定」,否則生活就會紛擾不安,不管案家最後決定如何,社工希望她們都能成為可愛「小寶貝」的最佳利益作思考。
屏東分事務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逆風部落格版主蔣慧芬
出身單親家庭的小何,當初高中剛畢業時,因為媽媽沒工作,家裡又有外公要照顧,急需賺錢扛起家計,因此在老師的介紹下,2012年來到勵馨屏東分事務所參加就業培訓班,對烘焙有興趣的他,在麵包店見習打下基礎,也考取了丙級烘焙與中餐執照,未來希望能開一間複合式餐廳。
屏東分事務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黃容蓉社工(司法與家庭/家事服務中心)
本會承辦屏東縣政府駐臺灣屏東地方法院家事服務中心,6月26日下午2時假法院4樓簡報室,辦理『離婚家庭專業工作人員訓練課程系列二:家事法、離婚與監護權實務問題探討』講座。本次課程參與學員有來自各學校、公私立機關團體之教授、諮商師、社工人員等計39名,相當榮幸能邀請到屏東地方法院少年及家事庭張以岳庭長協助課程的講授,張庭長審理案件經驗豐富,不僅能將生硬的法規條文作深入簡出的說明,更佐以相關案例的剖析,協助相較缺乏法律學習背景的專業工作者,理解法院維護社會正義的精神與立場,學習家庭相關的法律知能。課程結束前,屏東地方法院紀文勝院長更親臨現場,激勵所有參會者,能以實際的行動策略,幫助離婚家庭走過困境。從紀院長與張庭長的言談中,能感受到他們除積極協助社會民眾處理家事議題外,也關注他們在生活層面上的調適。
家事法庭長久以來,被定位為離婚家庭孩子最佳權益的提倡與維護的體制,因此,家事服務中心除提供一般臨櫃諮詢服務、開案後個別性的深化服務外,更在家事庭張庭長的支持下,已分別在五、六月辦理『離婚家庭專業工作人員專業訓練課程』,進行社會教育與倡議,提升助人工作者對離婚家庭、兒童權益在法律及實務面的知能。更值得興奮的是:自七月份起,將定期每月舉辦『親職教育講座』課程,教育經由司法程序處理離婚事件的社會民眾,理解家事調解之目的及程序,學習區辨自身與孩子的獨立性,增進合作式父母的親職教養觀念,調整親子關係及友善父母的能力。這是個相當具時代性意義和價值的策略,期待能對日趨嚴重的社會現象,重新建構正向的思維與文化影響,降低家庭問題或失調後,所帶來的家庭傷害和社會代價。
能參與這系列兼具深度和廣度的計畫,讓社工也深感助人歷程的價值和喜悅,期盼遭遇離婚事件的家庭成員,經由工作團隊個別與適切的服務,能增進問題的處理與調適能力,提升面對司法歷程的生活滿意程度。
屏東分事務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芯再過幾個月就滿16歲了,阿志則是再過幾天就滿18歲
他們因為朋友的介紹而交往,而後又因為好奇而想嘗試性行為;他們都不知道,在法律上他們未被賦予所謂的「性自主權」。
然而因為阿芯經痛就醫時被醫院問到是否發生性行為,進而被醫院通報,於是開啟了阿芯遭受一連串的詢問,尤其是─爸爸的憤怒。
過程中阿芯感受到無比的恐懼及壓力,不知道接下來爸爸及司法會怎麼來「處罰」他們,這些都影響了阿芯的生活及課業,然而,影響最大的,其實是親子間的感情及衝突。
社工透過多方的溝通與協調,終於讓阿芯的爸爸不再那麼的生氣,並且願意和阿芯修復親子關係。
屏東分事務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新頤 家暴組社工
看妳蜷縮在椅子上,失落的神情…
人生最大的苦,莫過於白髮送黑髮...
母親這個角色,對妳只剩悲傷…
屏東分事務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 陳禎昱 少服組特約輔導員
小仁,國中三年級中輟,因著家庭無力管教,加上缺乏學習動機,進入了輟學的循環中。從小父母就離異的他,由單親爸爸撫養長大,爸爸雖盡力的為家中的經濟努力打拼,但父子間的距離,隨著小仁進入青春期,開始漸行漸遠,不斷經歷挫敗而灰心的爸爸,甚至直接對社工說,他已經放棄這個孩子了。
然而,老師與社工並沒有因此放棄,清楚知道生命的陪伴需要時間及不同層面的鼓勵。為了讓小仁繼續就學,社工開始邀請義工載他到學校上課。但他因為晚睡,常常會有很多抗拒,這時候社工會到家中陪伴與鼓勵,等他慢慢清醒起床後,再陪同到學校。
為了加強小仁的學習動機,社工發現他相當喜歡音樂,且在廟會中是主打車前鼓。於是社工開始教他學習吉他,透過學習興趣的挫折中與他對話,來刺激學習的動機和給予支持。此外也了解與肯定爸爸過去所付出的努力,鼓勵他看到小仁每個小小的改變,社工與老師的付出與堅持,也間接鼓舞爸爸,慢慢找回與小仁心與心的連結。小仁也漸漸回到學校的生活中,透過一點一滴的陪伴,他的心開始可以敞開,與他人之間的距離感也漸漸消失。
為了讓小仁有穩定的就學環境,學校決定幫他申請進入中途學校,申請的過程面對他很大的阻抗,因為一想到即將面臨生活作息的約束、平日生活與朋友圈的改變與未知,每個改變對他來說,似乎都是自由的剝奪。
屏東分事務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家事服務中心 黃容蓉社工
本會在臺灣屏東地方法院少年及家事庭張以岳庭長的支持下,由屏東縣政府社會處指導,屏東地方法院、國立屏東大學社區諮商中心合力協助,於5月21及22日兩天,假屏東地方法院辦理『離婚家庭專業工作人員訓練課程:如何維護離婚家庭孩子的權益工作坊』。本會特別邀請國內知名的社團法人臺灣家事專業調解教育學會何惠玉理事長,就兒童心理發展及依附關係相關理論,歐美國家維護兒少權益的政策與立法內涵,協助與會者深度思考離婚家庭孩子的權益,同時也藉由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實務演練,提升與會者的工作知能與技巧。由於與會者多為有相關工作背景的助人者,對於家庭動力和關係的影響,都有很多的體會和感觸,因此幾乎都表示:從課程學習中,不僅獲得心理上的激勵、觀念的提升,更學習到新的工作方法。
本會今年正式接受屏東縣政府的委託,駐點於屏東地方法院家事服務中心,服務有離婚議題等相關需要的民眾,從服務場域的觀察:大多數離婚家庭除早已長期處於惡質的關係外,當事人經由司法途徑結束婚姻關係的作法,必然更惡化家庭未被處理的糾結衝突,或未被滿足的期待,持續升高負向的情緒壓力。除無法理性溝通和處理伴隨離婚所延伸的議題,如:夫妻財產分配、孩子的監護權及探視權等,調適婚姻關係的結束或生活的轉變。最常出現的狀況是:將孩子視為聯盟戰友,作為支持自己、報復對方的策略,或界定輸贏的戰利品。加上目前臺灣整體文化的氛圍,離婚夫妻及其家族成員,普遍並不重視孩子的獨立性,以及有被保護和照顧的需求。這些離婚家庭的孩子,非常容易暴露在父母親高衝突的離婚情緒,而無法兼顧其最佳利益的風險中;更甚者,是伴隨在家庭解構後,被迫要切割與另一方父母的親情連結,他們的身心均都承受莫大的創傷與煎熬。
因此,本會6月份將再度邀請張庭長主講系列課程二:『家事法、離婚與監護權實務問題探討』。提供助人者更完整的裝備,期待能經由社會教育的倡議與培力,與助人工作者一起合作,對日趨嚴重的社會現象,重新建構正向的思維與文化影響。
屏東分事務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