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怡嬋 駐法院家暴家事服務中心社工

有一天爸爸告訴我,他要離開這個家了,因為跟媽媽離婚,我問他:「為什麼要離婚,爸爸不要我跟媽媽了嗎?

爸爸沒有回答我,他叫我去問媽媽。

後來家裡多了一位叔叔,叔叔摸著我的頭說:「弟弟好乖喔,以後帶你去買很多的玩具給你玩」。我問媽媽:「他是誰?」,媽媽說以後叔叔會照顧我們,問我:「讓叔叔當新爸爸好不好……. ?」

〔我不知道,叔叔就是叔叔,為什麼可以變成爸爸?〕

文章標籤

屏東分事務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許家瑜  青少女懷孕社工

摘掉歧視的眼鏡,看見新住民媽媽的韌力

「請你幫幫我,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手機內建的翻譯軟體,將一串越南文字翻譯成也許言不及義的中文,面前是小映顯得忐忑不安的表情。在社工服務中,無法每次都能順利連結到通譯資源的情況下,使得社工大多都是透過手機翻譯功能與小映交流。

   第一次見到小映時,她懷孕已經進入後期,對於嬰幼兒照顧的不安、與懷孕期間無法如往常般活動自如的身體,加上身處在陌生文化及語言環境的狀況下,使得小映整個人的狀態顯得小心翼翼,不敢自己透過聲音表達,而是藉由丈夫的手機打字,透過簡短的字句,令社工一步步了解小映內心的想法、和她認為的需求,於此情境下,哪怕是一句「請你幫幫我」,都是巨大的信任與脆弱的展現。

 

文章標籤

屏東分事務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文/吳孟純 駐屏東地方法院家暴暨家事服務中心社工

不告而別的婚姻裂痕

    我是阿輝,一名普通的上班族,也是六歲小宇的爸爸。當初結婚時,我以為我們會擁有幸福的家庭,卻沒想到現實讓一切變了樣。柴米油鹽、孩子教育、婆媳矛盾,我們為瑣事爭吵不斷。直到有一天,她說要帶小宇回娘家住幾天,我沒有多想便答應了。然而,她帶走的不只是孩子,還有我們的婚姻。

    我收到法院的離婚訴訟調解通知,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我措手不及。我氣她不告而別,也心疼兒子從此成了單親家庭的孩子。矛盾的情緒讓我更賭氣,不願聯絡她,也無法開口詢問小宇的近況。

陌生的父子重逢

文章標籤

屏東分事務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許伈宜 屏東分事務所家暴組社工

 

「從前我感到困惑,為何他們總是不快樂

  那時我會閉上眼,祈禱上天能賜予我另一個家庭
  在那裏一切安好,讓我能像我的家

文章標籤

屏東分事務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王綺筠  青少女懷孕 社工

    邦妮(Bunny)出生自中產階級的家庭,也是家中的獨生女,父母將所有的愛與關注都給了邦妮。寒暑假時,父母會帶邦妮走訪不同國家體驗風情、穿著公主服一起前往迪士尼樂園,在邦妮生日的時候,父母也會預備大蛋糕至學校,和同學一起慶生、一起分享生日的喜悅等,在邦妮的成長經驗中,過著令人稱羨的童話般生活。

    就讀高中的邦妮,開始投入學生會,經常與他校的學生會成員一起籌辦大大小小的活動,日子過得充實豐富,也慢慢拓展邦妮的交友圈與生活經驗。在學生會活動中結識了同齡的小昊,這是邦妮第一次體驗到暗戀羞澀的感覺,在邦妮眼中的小昊,是如英雄般的崇拜,每當活動器材出現問題時,小昊總有辦法解決,一次又一次的接觸下,小昊與邦妮的距離也逐漸拉近,後來,兩人也成為真正的情侶。

    在交往過程中,小昊帶著邦妮體驗了好多新事物,路邊攤在地美食、共享單車、出遊過夜等,看似平凡,卻是邦妮從未有過的經驗。邦妮的初戀,是青澀、是羞赧、是驚奇,也是意外。誰也沒想到,在最幸福的時刻,邦妮的生理期遲遲未到,這讓邦妮緊張的手足無措,在小昊的安撫與陪伴下,兩人一同前往便利商店購買驗孕棒驗孕,看到結果是兩條線,邦妮意外地感到開心,對於即將有自己的寶寶有著好多想像,想買好多漂亮的衣服,想帶著寶寶過著和自己童年一樣的生活,而一旁的小昊,雖有些擔憂與愁悶,但看著開心的邦妮,索性陪著她一起共度這短暫的喜悅。

    「我沒有你這樣的女兒」、「你真的是太讓我們失望了」、「怎麼會發生這麼丟臉的事」、「你還有大好的前程,我們先把孩子拿掉,一切都會恢復到原來的樣子好嗎」。邦妮原以為懷孕是一樁喜事,卻未想到父母的反應是如此的反彈,這讓邦妮好難過,覺得自己的世界崩塌了,覺得父母不如以前這麼的愛自己,邦妮向父母丟下一句:「我的孩子我自己負責」,便轉身離開這個不再屬於她的家。邦妮在公園哭的傷心欲絕,小昊匆忙地趕來,並把邦妮接回家中。邦妮的脾氣倔強,覺得自己有能力能夠扶養孩子,並開始倒數,再兩個月,就成年了,我就能夠明正言順的和小昊成為正式夫妻,一起共組這個屬於我們的家。

文章標籤

屏東分事務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郭育岑 駐屏東法院家暴家事服務中心社工

親子互動投資

投資是現代人最關注的理財方式,我們也知道投資有好幾種方式,有高風險高報酬的股票、也有相較穩定的定存方式,我把投資比喻成人與人的互動模式,我們在人際關係中,會有親密時刻、也會有激烈衝突,甚至疏離等各種互動表現,而我們面對不同的人,也會選擇不同的應對方式,互動關係的好與壞,也成為了我們生活中重要的技能。

親子互動中也會有類似投資的情形,例如我們要跟孩子有互動,最常透過共同玩遊戲來跟孩子建立關係,這個技能稱為共玩能力,而共玩過程中也有分高、低品質的差別;低品質的共玩,最常見的現象是孩子自己在一旁看手機、平板,亦或者家長在一旁做自己的事情,偶而看一下孩子的狀況,並沒有實質上的參與到孩子的遊戲中,以上我們可以理解家長雖投資了時間來陪伴孩子,但過程中家長跟孩子並沒有任何互動產生,我們可以得知低品質的共玩投資,是不會產生有價值的親子互動關係,反之建立高品質的共玩陪伴,是有助於增加親子互動的產生及親子互動模式建立,進而鞏固更緊密的親子關係。

投資有好幾種方式,在「親子互動投資」中,共玩也只是其中一種的互動關係建立,當我們願意在「親子互動投資」上付出相對應的「親子維繫成本」,我相信距離我們的「親子財務幸福」又會更進一步。

文章標籤

屏東分事務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郭育岑 駐屏東法院家暴家事服務中心社工

在2025這個年代中,我相信高物價、通貨膨脹、投資理財等詞彙並不陌生,這些名詞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是勵馨基金會的社工,想藉由大家熟習的詞彙,來跟分享我在法院裡面看見的親子財務幸福秘訣。

親子關係價值

產品是否具有價值,會促使我們更努力的想要擁有它,甚至有些人也會不得手段得到它;人類本身就是群居動物,在關係的建立更是錯綜複雜,而其中的親子關係是獨一無二的存在,這也是我要分享的「親子關係價值」。

我們都知道血緣關係是不可被抹滅的,我們一出生就與家人成為特殊且緊密的關係,也奠定了親情在大部份人心中是有一定的地位,甚至是無可取代的,而在法院也有很多家長為了得到那無形的親子關係,並爭奪法律中所謂的未成年子女權利與義務之行使負擔,俗稱:監護權,就好比爭取到親子關係一樣,然而在這樣的過程中,有人歡樂也有人憂愁,往往未成年子女的監護爭奪都是家族之間的抗爭,也體現出「親子關係價值」就是這麼獨特重要,也連帶關係著2個家族的維繫。

文章標籤

屏東分事務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吳孟純 駐法院家暴家事服務中心社工

教養紛爭的開端
    我是阿英,兩個孫子的阿嬤。我這輩子吃的鹽比年輕人吃的飯多,當然知道怎麼教孩子才是對的。所以,當我的兒子娶了媳婦後,我總是忍不住「教她」該怎麼帶孩子。大孫子還小的時候,我就建議媳婦多用嚴厲的方式教她;結果媳婦不領情,說什麼「孩子需要關愛多過責罰」。唉,年輕人總是眼光短淺。這些教養觀念的衝突,讓她和我兒子的婚姻越來越差,最後乾脆離了。
    離婚後,兩個孫子由我和兒子一起照顧。我心疼孫子,恨不得把最好的都給他們。但對於媳婦,我實在看不順眼。她有 #探視權 ,每次來接孩子回她家時,我都在一旁盯著。孩子送回來結束後,我會仔細檢查孫子們的身體狀況,生怕他們被「弄傷」或影響心情。我還常提醒兒子:「不要讓她探視太多次,對孩子不好!」兒子一開始有些猶豫,但在我的堅持下,還是開始限制媳婦探視的時間。

法院協助下的擔憂

文章標籤

屏東分事務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蓉蓉 社區家事商談服務社工

    有機會藉由法院的父母心理教育課程,與透過 #訴訟解決離婚紛爭 的父母們,分享著「如何保護孩子遠離父母離婚衝突的傷害」,對我而言,每一次的分享,都是一個全新的機會,真誠的期待能與父母們,就我這幾年在 #法院家事服務中心 及 #社區家事商談 的工作經驗,一起來思考和關注:面對人生僅次於「喪偶」,排名第二的巨大壓力,在身心如此煎熬和混亂的狀態下,能選擇以自我照顧和兼顧子女照顧的安排,來回應離婚對生命的衝擊。

愛與恨的力量power.jpg

    這幾年陪伴過的離婚家庭,留在我印象中的父母,他們有著極鮮明的對比:

    A夫妻的離婚訴訟,在法院纏鬥多年,法官轉介社工協助會面交往的服務,不論是陪伴會面交往、諮商,從孩子的外顯行為,都能看到孩子在忠誠矛盾中的極度為難與痛苦,最終孩子選擇以跳牆逃跑的方式,反應其難以承受的強烈情緒;而主要照顧者也將其在婚姻中各種負面情緒投向社工,在法庭上以法律訴求彌補心理情感需求的失落…「我怎麼能讓他好過!」的報復心態,讓兩個成人和孩子們都陷入痛苦的深淵,直到孩子再次以身心症、在校的問題行為,表達出壓抑的痛苦,訴訟才得以終止,而這股負面的力量,早已狠狠的折傷正待展翅飛翔的羽翼!

文章標籤

屏東分事務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吳孟純 駐法院家暴家事服務中心社工

教養紛爭的開端
    我是阿英,兩個孫子的阿嬤。我這輩子吃的鹽比年輕人吃的飯多,當然知道怎麼教孩子才是對的。所以,當我的兒子娶了媳婦後,我總是忍不住「教她」該怎麼帶孩子。大孫子還小的時候,我就建議媳婦多用嚴厲的方式教她;結果媳婦不領情,說什麼「孩子需要關愛多過責罰」。唉,年輕人總是眼光短淺。這些 #教養觀念的衝突 ,讓她和我兒子的婚姻越來越差,最後乾脆離了。
    離婚後,兩個孫子由我和兒子一起照顧。我心疼孫子,恨不得把最好的都給他們。但對於媳婦,我實在看不順眼。她有探視權,每次來接孩子回她家時,我都在一旁盯著。孩子送回來結束後,我會仔細檢查孫子們的身體狀況,生怕他們被「弄傷」或影響心情。我還常提醒兒子:「不要讓她探視太多次,對孩子不好!」兒子一開始有些猶豫,但在我的堅持下,還是開始限制媳婦探視的時間。

法院協助下的擔憂

文章標籤

屏東分事務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